


第二卷 道的本質與實踐

三無:無邊接受性、無限誠實性、無餘實踐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進入感動、完成感動,可用「三無 - 無邊接受性、無限誠實性、無餘表達性」來檢驗。
第一、無邊接受性
我們如果沒有無邊的接受性,是無法進入感動的。如果 頭 腦 還 存 有 那 麼 多 條 條 框 框 , 還 那 麼 多 的 懷 疑 猜忌,我們如何能進入感動?
如果你可以看到自己過去的荒唐,那個過去荒唐的你就已經過去了。
當你只是局部接受的時候,你就還有「我」的存在,你還是有一個「我」在那裡選擇:這個我要,這個我不 要 ; 這 個 我 喜 歡 , 這 個 我 不 喜 歡 ; 這 個 我 可 以 接受,這個我不可以接受…,這些都是自我在做選擇。
接受的定義就是無條件接受。不是想著:如果他對我好一點,那我就會接受了。不是,不是這樣!所謂接受是沒有條件的,就是接受!當你無邊地接受時,你就很難有個「我」在那裡。而當你可以無邊地接受每一 個 獨 特 且 多 變 的 當 下 , 這 一 刻 才 會 無 漏 失 地 被 經驗,你才可能每一刻穩穩地與存在連結,你才能長處於當下的感動之中。
你現在這一刻坐在這裡,你就是真與空本身,你就只是一個流入,但各位現在還看不到自己是這樣子,這就是思維的工夫還沒有鍛鍊好。
這裡所謂的思維,不是你頭腦的那種跑野馬,這個思維是要你不斷地看、不斷地看、不斷地看…的那個止觀的工夫。所謂止觀的工夫,就是念頭能夠單一,就叫止。為什麼需要止?因為當你能夠讓念頭停止,你才可能產生覺察,如果你的頭腦一直想、一直想…,你是無法反觀到自己的!所以當你的念頭沒有止,就沒有觀、沒有覺察、也就沒有感動,你要確定你在這裡,你才能夠進入感動,你連你在這裡都無法確定,你又如何能夠進入感動?
這裡所謂的思維,就是當你看到那個黑暗的自己,如果那個黑暗的自己是你看到的,那個黑暗的自己就已經不是你,這個就叫做思維,這種思維的工夫如果能夠鍛練得很好,就叫做善思維,也叫正思維,也就是你的思維能夠如實,用我的語言表達,就是無邊的接受性:確定你在這一個當下!
當你面對恐懼,你就是接受它。撒旦為什麼會存在?那 是 因 為 你 跟 它 抗 爭 , 所 以 它 才 會 存 在 。 什 麼 是 撒旦?撒旦就是自我、撒旦就是制約、撒旦就是恐懼、撒旦就是設定、撒旦就是頭腦,它是讓你在這個地球上有事情做的,是讓你有事情玩的。我們在這個人世間 看 什 麼 不 順 眼 , 我 們 就 會 進 入 那 個 課 題 的 學 習 過程 , 這 個 在 我 們 『 人 生 動 力 療 法 』 中 稱 為 「 不 敬 自懲」,直到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撒旦根本沒有任何的實體,撒旦的存在只是一種幻象,而我創造這種幻象,好讓我體會原來上帝就在我的心裡,而也終有 一 天 , 我 可 以 跟 上 帝 合 一 , 甚 至 如 果 我 好 好 地 昇維,我們就可以融入宇宙,與宇宙共頻。告訴各位一個驚人的事實:這個宇宙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祂也還在不斷地創造當中,而這宇宙也正透過各位產生新的可能。
第二、無限誠實性
一旦你能夠無邊地接受眼前的恐懼後,你還得以你的誠實來面對它。通常它之所以會成為你的恐懼,是因為你有好壞、善惡的區分,而你將你不要的那個部份壓 抑 , 你 擔 心 別 人 看 到 你 也 有 這 個 你 認 為 不 好 的 部分,但是它回來找你了!這個壓抑的感受經過日積月累,它形成一個大的、像滾雪球一樣的東西,只要任何會勾起那些被你壓抑的東西的特殊狀況出現時,那些你不願看見,或不想被它人看見的東西就會重現,它就成為你一個很大的困擾、痛苦、不幸,甚至形成疾病。
不要再陷在過去的窠臼裡面,不要再陷在舊有的架構當中,當下是沒有架構的。從這一刻開始,就是嶄新的一刻,當然你也可能在這嶄新的一刻,依然活得跟過去一樣,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明白一件事:現在這一刻,是你僅有的存在!
無限誠實性是指對於這一刻的發生,我誠實的面對我的恐懼與不堪,並且願意放下所有的好惡與判斷,我接受並且誠實面對我現在的樣子,你對於自己的一切沒 有 選 擇 、 你 沒 有 批 判 的 去 面 對 與 接 受 。 從 根 本 而言,沒有人不在整體之中,也就是沒有人的心不在一體感之中,當感動出現的時候,敞開自己,毫無藉口的接受一切,藉由感動,重回自己與自己內在本性的連結,重回這宇宙的一體感中,這就是「道」
第三、無餘實踐性
無餘實踐性就是當我們在進入感動、完成感動的過程
中,不能半途而廢,必須堅持的去完成它。
無餘實踐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你必須對一切臣服。當你對一切沒有完全臣服、沒有完全信任、沒有完全虔敬,你內在的感動如何能夠推動你?你又能如何對待你的心?
例如當你牽著行動不便的老奶奶過馬路時,你不能因為 他 人 的 閒 言 閒 語 , 就 將 老 奶 奶 牽 到 半 路 就 將 她 放生,你完成感動的行動力,不能因為他人的干擾就受到動搖,這個進入感動後的行動,是你當下的真心所發 動 的 , 它 真 摯 且 神 聖 , 你 只 是 去 完 成 你 心 中 的 神聖,與他人無關;如果我們輕易受他人左右,無法無餘地實踐它,我們也就無法有任何心得,也就無法體驗到「光」,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完成感動,所以「沒有餘地的實踐性」是完成感動很重要的關鍵。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入感動、完成感動的過程中以「三無」去檢驗,從很小的完成感動,到很大的完成感動,都可以用這「三無」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