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卷 靈魂絮語

第三單元 世間行走法
事實上,這個世界呈現了一個很重要功能,它要告訴各位:這個世界是黑暗的。六祖講:「一念迷,佛成眾生;一念悟,眾生成佛。」各位是佛,只是各位目前 正 籠 罩 在 一 種 黑 暗 的 設 定 裡 , 但 是 如 果 你 可 以 了悟:「我連下一刻會不會死我都不知道,人生這麼的無常,我這一刻就是要散發我的光跟熱。」或是如果你真的能夠明白孟子曾說的:「當你嫂子溺水了,不管什麼世間禮教,一把就將她拉起來。」當你能夠是如此,你這個眾生馬上就成了佛,這個叫眾生成佛;但如果你這一刻還在做選擇:「看到某人倒在路上,我 很 想 馬 上 過 去 幫 他 , 但 因 為 怕 被 人 栽 贓 與 自 己 有關,所以我還是不要理他... 。」此時的你,就是佛成眾生。你的每一刻,都是眾生跟佛的抉擇跟考驗。
世間還有一種被標榜「講好話、存好心、做好事」的行徑,它也是一種毒,這種毒比罵髒話的毒更深,因為這種毒會讓你無法吸收真理。為什麼我會這麼說?中國人有句話「不誠無物」,也就是說當你沒用真誠的心去面對,是無法為你產生任何實質的內涵的。如果你能夠真誠一些,你會發現場面的話好講,但是由衷 的 話 卻 不 見 得 容 易 ; 或 許 你 的 話 也 不 是 完 全 不 由衷,你的話也可能很接近你的心,但是還是有那一線之隔、一尺之隔,但是這薄紗之隔,搞不好你無論如何努力仍然無法將之去除,這層薄紗也會讓你無論如何努力仍碰觸不到內在的真心,這很弔詭吧!這個關卡因為大家都覺得它很好,所以也是最難破除的。
所以這世間提供了這麼多的挑戰給各位這麼有種的戰士 , 它 提 供 了 這 麼 多 能 襯 托 出 你 內 在 的 光 與 熱 的 劇本,各位來到這地球上旅行究竟要如何破關,就看各位的本領了。若是你能夠經過這一番鍛鍊、焠鍊後被磨煉出來,你就能夠回到那原原本本的本性,當你回到這個原本的本性之時,就與原來的你不一樣了,你就會恢復如孩童般的童心,那是跟你現在完全不同的純真狀態。
第一篇 頭腦與自我
自我產生痛苦
自我這個東西,事實上就是一種無明。你本來就沒有一個○○的身份在那裡,但是因為有了社會的習染,你就認為你有一個○○身份在那裡。當這個身份跟著你久了之後,你就會視它為你生命的全部,包含你從這 一 刻 到 你 所 有 的 過 去 , 它 於 是 就 變 成 你 所 認 知 的「你」。這個你所認知的「你」,有很多的好壞、善惡、是非、與許多判斷在那裡,這就是「自我」,這也是我們生命痛苦的原因,但是你必須要了解這個自我,你才能夠認出它,也才有可能將它放下。
「自我」事實上是一個奧妙的設計,這個設計其實是要我們體驗到無我。這個設計會故意讓「自我」經歷名利權情的情境,然後在裡頭痛苦不堪,事實上它是要你在這個「自我」的處境裏面體會到這其中的苦,它真的苦,當你真的能夠感覺到這個苦,你就有機會得以從這個苦裡面出離。
你之所以知道它的苦而能夠自此出離,那是因為你已經明白了它是無常,你體驗到每一刻都不斷地在變化著,你也知道沒有一個實體在那裡,沒有一個你所謂的 〝 你 〞 在 那 裡 , 你 知 道 你 只 是 一 個 每 一 霎 那 的 存在,也就是在這一霎那的你,在下一刻就不在了;你是 流 動 的 , 你 不 需 要 抓 住 什 麼 , 你 也 不 需 要 去 預 期它,然後下一刻的你就又會來到,它就是一個流動,是一個所有向度的流動,它可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向左、向右的流動。如果你可以順流,你就可以在每一刻全然的展現,你會明白當下這一刻就是你僅有的存在,當你能夠瞭然於此,你就真正可以自苦裡出離。


為什麼頭腦會是種進入整體感動的阻礙?例如我問:你現在有沒有在感動之中?這個問題是不需要用頭腦思考的。如果你還去想我有沒有在感動之中,連這個想”有”或是”沒有”都是你進入感動的障礙!什麼是感動的狀態?例如當你在聽音樂、看影片,當你融入其中的時候,眼淚可能就自動掉下來了,它並不是你的頭腦要它流的,它是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這不需要頭腦思考的運作,它自己就自然作用了,在那個時候你不需要想自己到底是不是在感動之中,你只是跟感動相應,你也就能夠融入整體;如果此時還有一個你在那裡思索該不該跟著感動,那個思考就會成為你進入感動的障礙!
但是我們大部份的人都不願意放下頭腦,因為頭腦實在很好用:能說善道的是它,能分析事理的是它,能自做萬物的是它,所以你整天跟它在一起,你以為它就是你的主人,那麼你就是認賊作父了,尤其當你執著我OOO 特別會寫文章、我OOO 演講技術很好、我OOO 很懂教育…,你如果有這種執著,那你就被框死了,因為你已經認同你的身份了,你已經把你妄心的才能當作是你了,那你就會陷入侷限,陷入痛苦,你就無法進入本性的真如。
頭腦聰明的人帶來的是世界大戰與侵略,人類需要的是如孩子般的心,而不是聰明的希特勒。
生活中的提醒
這個世界有智障與唐氏症的孩子的原因,是在提醒這個瘋狂追求理性與成功的文明:單純的心是如何的動人與美麗。他們的心是人類避免走向滅亡與自毀的希望。

念頭就像浮雲
當一個人進入明心見性的狀態,就是意謂著進入了晴空萬里無雲的狀態,你自心本性的智慧會將迷妄、烏雲 塵 霧 吹 散 , 此 時 內 外 明 澈 , 星 羅 萬 象 都 不 再 被 遮掩。
但是一旦明心見性以後,並不是總會都是在朗日當空的狀態,它照樣會刮風下雨,或是晴時多雲偶陣雨,它一樣還是在變化;不同的是,在明心見性以後,雲霧都不再是障礙,因為你知道雲總是會來來去去,你不會執著於它,所以不管這個雲如何來去都不會有障礙。
雲是什麼?這個雲指的就是我們的念頭與行為,而太陽就是我們的自心本性。雲顯示的樣子每一刻都在變化 , 就 像 是 我 們 的 念 頭 與 一 切 的 現 象 也 都 一 直 在 變化,無法停留、無法被固著,但如果你的注意力只在外面的境界,你的妄念就會像浮雲一樣烏雲密佈,當你把自己執著在那些烏雲中,你就把自己的天空、把自己的自性蓋了起來,你內在的光就會變得很暗,你就看不到祂。
有人說當人證悟以後就會晴空萬里,是不是意味著證悟的人就會永遠在晴空萬里的狀態?事實上,當你執意要自己永遠保持著晴天,那就是執著了!因為你無法接受雲的來去,它總是不斷地在變化,你無法總是晴天,雲本來就不是什麼障礙,雲就只是雲,所以念頭本來就不是問題,當你把念頭認為是你,那才是問題。
有 人 問 : 懷 疑 是 不 是 個 問 題 ? 懷 疑 本 來 就 不 是 個 問題 , 盡 信 書 不 如 無 書 , 盡 信 我 的 話 不 如 不 要 聽 我 講話!
我一直強調一定要親身體驗,因為只有親身體驗才是真的。對於任何一件尚未體驗過的事情,你可以儘可能地找各種角度去懷疑,但懷疑的目的並不是要你成為一個懷疑主義者,懷疑的目的是對於那些在你身上還未被體驗過的,你要親身實地的去證驗它,然後去跨越或是融入它。
一 個 懷 疑 主 義 者 , 他 只 是 停 止 於 懷 疑 ; 而 一 個 實 踐者,它是透過懷疑去了解實踐後的可能性。
如果你僅止於懷疑,你不往前跨一步,那你的懷疑只是用來避免自己去碰觸到真相的藉口,那也只不過是個懦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