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書頁
未命名-2.jpg
《昇維法》封面

第二卷 道的本質與實踐

六和-自己(誠)、王臣(忠)、父子(孝)、兄弟(讓)、夫婦(賓)、朋友(信)

「六」和中的「六」是指六種關係,「和」就是指和解。「六和」就是指我們與六種關係的和解方式。

自己(誠)

六合首要就是對自己誠實。如果我們連對自己都無法誠實,我們這個單獨的主體就失去根基、無法存在,更無法開展5 分以上的維度世界。

王陽明說:「無聲無臭獨知時 此是乾坤萬有基」這裡說的沒有聲音,也沒有味覺,他講的不是沒有,而是指這種體會已經深入到除了你自己知道,沒有其他人能夠知道的狀態。

我們之前提到我們的夢有時好像真,但在現實中的感覺又有點像幻,似幻似真,我們體驗的到底是真?還是幻?其實這取決於一種「確定感」,這種確定感就是「你知道是」,而且經過很久後你還是知道它是,那它就是真的,你在那一刻沒有懷疑,縱使想要起一個念頭去懷疑它,你也知道這個懷疑是假的,那它就是真的。

當我們是單獨的主體,在你確定它是真的時候,它就會展現成為一個天地,這就是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人類生活中的六和,跟自己和解方式就是對自己誠實,然後才能跟他人進入一體感中。
 

23.jpg

王臣(忠)

在王臣關係中,你( 臣) 跟你的老闆( 王、領導人) 進入一體感的方法就是「忠」。「忠」就是你在執行任務時能夠進入感動、完成感動,不是拿錢辦事而已。

老闆有三類型:第一種是在生存脈落壓榨你;第二種可以讓你在你的領域中發揮才能;第三種就是他開展一個可以讓你追隨的格局,你因而提升生命的高度。

第一種老闆喜歡壓榨員工,或讓員工之間進行鬥爭,而老闆就只是在旁邊看著。例如某大醫院讓他的外科一部與外科二部互相做業績競爭,讓員工彼此互相廝殺,自己享漁翁得利。就是OO 醫院的管理方法。

第二種老闆則是願意提供員工應有的福利,也提供優質的工作環境讓員工可以善盡其才。這樣的老闆已經不錯了。

另外還有一種老闆他開展了一個讓我們可以追隨的格局。例如蔡崇信原本在華爾街擁有一百萬的年薪,職位也很高,但他卻選擇追隨馬雲,每個月只有500 塊人民幣的月薪,並與馬雲一起睡在馬雲家的地板上,他圖的是什麼?這是因為蔡先生看到了美國互聯網的發 展 模 式 , 他 知 道 這 模 式 在 中 國 的 量 體 一 定 會 被 看見,因此他選擇了跟馬雲一起創業。幫他做財務與募資,這一馬一蔡因此成就了阿里巴巴在中國的格局。

 

父子(孝)

在中國典籍《論語》談過很多關於「孝」的內容,究竟什麼是「孝」?孝道就是在尊重、尊敬的前提下,盡 所 有 能 力 做 一 切 能 做 的 , 這 就 是 孝 。 在 生 活 中 盡力、盡孝,就是真正的成人。

在 談 「 孝 」 之 前 , 我 們 必 須 再 次 強 調 在 所 有 的 關 係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你必須認清自己就是一個單獨的主體。如果我們沒有認清自己是一個單獨的主體,我們就很容易跟別人攪混在一起,例如父母會把自己沒有完成的心願交給孩子,期望他們能夠完成它,這樣的現象總是發生我們東方傳統的家庭中,並且視為正常,父母因為自己未能達成某個期望而感到痛苦,因此就將這個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覺得孩子如果沒有達到也會跟自己一樣痛苦,並且將這樣的壓迫視為理所當然,父母與孩子間就一直以這樣的模式互相侵害。

我 曾 看 過 一 個 訊 息 : 有 位 天 才 十 幾 歲 就 從 博 士 班 畢業 , 他 當 初 對 於 一 直 被 要 求 越 級 取 得 學 位 覺 得 很 痛苦,當時他父母以條件交換的方式承諾他只要完成博士學位後,就會在北京幫他買一套房子,每天也會提供他生活費用。這個天才就在他完成博士學位後直接躺平,不工作也不出門。他覺得自己在北京有一棟房子與每月父母供應的生活費就可以讓他下半輩子無憂無慮過生活,他的父母覺得很無奈,孩子完成了父母的心願,但這父母與孩子的人生從此就會過得好嗎?


我大女兒出生的時候,那是大年初二,當我趕到醫院看 到 我 大 女 兒 時 , 當 時 感 受 到 排 山 倒 海 的 愛 突 然 湧現,好像那一刻我為她死都可在所不惜,願意給她我擁 有 的 一 切 。 這 個 感 受 是 我 自 己 幻 想 出 來 的 嗎 ? 不是!那是在那瞬間就產生的一種巨大的一體感動,那是對自己骨肉油然而生的情感,這也像是小牛對母牛那般的孺慕之情,這都是自然發生的。這種狀況也會發生在其他哺乳類動物身上,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愛與保護也是天然的。這種天倫之愛就是在感動中完成感動的。

我們在對父母盡孝這個事情,也是需要從感動出發。面對父親如正視著上天,我們錯誤地以為上天只是公義 的 、 高 巍 的 、 獨 立 的 , 卻 忘 記 另 一 個 融 入 天 的 要訣:接納老父、自己、與世間的軟弱與殘缺。因為射向高頻宇宙的這股陽剛的力量,它的終點就是這個平庸、軟弱與殘缺的每一個生命。立地而朝天,這就是生命的真實寫照與圓滿。


兄弟(讓)
手足關係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讓」。最笨、也最悲慘的手足關係就是跟手足們一起爭財產,那會讓你一 輩 子 不 安 寧 。 如 果 你 的 手 足 想 要 跟 你 爭 父 母 的 遺產,你就都給他們,你需要的錢可以自己賺,這會讓你一輩子清靜,至少他們看到你都會和顏悅色;做子女最沒骨氣的就是爭遺產,有些甚至爭遺產鬧到連爸爸媽媽都沒有辦法下葬的悲慘狀況。


如果我們真的有足夠的智慧,就會讓自己遠離這些糾纏的關係,會讓自己與手足間保持「美麗的距離」。這個美麗的距離在手足之間就是「讓」,如此的關係會讓我們一輩子都很輕鬆自在,否則,我們可能隨時會因為與他們之間的一些小事搞得雞飛狗跳,這樣如何能提升自己的維度?

夫婦(賓)

一對夫婦在進入感動、完成感動的狀態中,他們對待彼此的方式會是「相敬如賓」。夫妻兩人每天在一起的時間若太長,就會忘記彼此都是單獨的主體,然後就 開 始 有 了 抱 怨 , 一 旦 有 了 小 孩 這 種 狀 況 更 容 易 發生,我們都忘了其實這些事本來就應該自己完成的。

之前有一位大約三十幾歲的女性,她因車禍昏迷呈現植物人狀態,這位女性植物人的父母請我們幫他孩子做治療,我就前往他家拜訪,在拜訪過程中,這位植物人的先生一直挑三撿四,當時我就明白這個老公不希望他老婆醒過來,合理的猜測可能是外面有女人,因為他太太呈現植物人狀態已經一兩年了,這位有錢的老公外面應該有女人,因此不想讓他老婆醒過來,這樣的夫妻關係其實很悲哀。

朋友(信)

當我們在進入感動、完成感動的狀態中,落在朋友關係裡就是「信」。「信」是什麼?人言為「信」,但這 並 非 意 味 著 朋 友 說 的 我 們 全 都 要 「 信 」 , 這 個「信」需要我們慢慢的觀察。


我之前認識一位朋友,基本上他沒有通過我的考核,沒有通過我考核要接近我是很難的。幾天前他說他爸爸得了癌症很痛苦,我想既然他都提了就幫他看一下他父親的狀況,當天他順便帶了他朋友要跟我談某個台灣博士的癌症療法,並且想進一步談合作。我當時回應他:這療法我都還沒有瞭解清楚,這像是還沒談戀愛就想要結婚,這真的是言之過早了。朋友之間需要先建立信任,才可能會有後續的發生。

一個朋友沒有相處過三年以上,可以說是朋友嗎?沒有歲月的考驗跟蛻變,什麼關係可以被確立?就像閃婚就是痛苦的開始一樣。密宗的師父在尋找弟子都得觀察十二年,這個弟子通過十二年的考核後才能開始成為弟子,他們從來不會隨便收弟子;同樣地,朋友「信」也需要經過考核,朋友說的承諾他做到了,我說的承諾我也做到了,這兩個人相處起來就很自在,這 就 是 「 信 」 。 有 些 人 總 是 說 大 話 , 但 總 是 言 而 無信,這樣的朋友在一起相處就會有許多問題出現。

以上六個「和」,就是六種關係合為一體、彼此和解的方式。
 

24.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