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教育:讓孩子「全性保真」、養成自學習慣、協助找到熱情與熱愛;這樣的教育不只成就他世俗的工作,更能成就他自己
2024-2-17
元仁 泰通

所有教育的根本就是《中庸》所說的「自誠明,謂之教」
自誠明是什麼?我透過我的真誠來認識自己。希臘神殿上的四個字[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本性。
《中庸》原文:自誠明,謂之性」也。吾人由欲明哲而受教,受教而後能實其誠者,賢人也。賢人由教而入,漸修而悟,後天之道也。
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動人?因為他是渾然天成的在本性狀態中,就像我們看到寵物一樣,寵物沒有我們社會的這些設定與制約,所以寵物本身就帶療癒。我今天看那個南美洲的某一個國家,他們的囚犯都養寵物,養貓,養到裏頭的囚犯都會互相比較:這隻最受歡迎的貓,今天跑到哪個囚犯的床上去睡覺,那個囚犯就覺得自己像是得了樂透一樣跟監獄裡頭的其他人炫耀:今天這隻貓選了我的床睡。其實寵物本身就自帶療癒能力,所以除了有人說老人院或養老院要配合幼稚園外,我覺得還要配寵物,老人、小孩、寵物三個具備以後,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養老院。
這個渾然天成的小孩子,如果有一個好的引導方式讓他可以保持在他的本性:渾然天成的真誠的狀態,那就是最好的教育。蒙特梭利教育提到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工作這三項要點,吸收性心智是什麼?我們現在如果透過解除設定以後,你的心智是什麼?你將會是三D全像進入你的腦袋,他像一個海綿一樣,而不是上課看ppt、記筆記,記筆記的方式是什麼?我以前在大學時期,老師會把燈暗掉並且播放幻燈片,然後我就開始睡覺了,因為實在太好睡了,又有冷氣,這叫slidesing syndrome幻燈片症候群,很多國際會議也是這樣,但是有些人就必須負責將這堂課的重點記錄下來,其他人都在睡覺。
我覺得目前教育首先要破除一個迷失,就是父母別老是覺得孩子,「應該」成為什麼樣的狀態。
現在不管是直升機父母,或是什麼模式的父母,大部分的父母都會認為我這麼做為了他好,所以孩子應該成為這樣這樣...,然後再加上我們社會在還沒有AI跟機器人出來之前,就是將孩子培養成某一種工具,律師是工具,會計師是工具,醫生是工具,勞工是工具,他是以西方架構中的一個完美公司的機械論操作模式設計出來的所謂「人才」,這個社會告訴你應該成為某個零件!只要我們的社會開始有大量的機器人與AI出現,這樣的教育體系勢必會崩塌,為什麼我們花了幾十年訓練出來的小孩,AI與機器人卻可輕易取代,這種教育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你們說教育很難,其實一點都不難,因為以後的社會不得不如此,因為你孩子如果再繼續遵守以前的教育體系...,今天我看到一個視頻,影片中提到歐美人放假那麼多,工作那麼少,但為什麼他們每個人都還可以保持一定的水平,而東亞、中、日、韓國卻捲得那麼厲害?因為目前所有的創新、所有的精工品都來自於歐美,我們只能去賺那個很微薄的代工,你沒有創新,沒有設計,沒有品牌,就只能如此。但是台灣很幸運,因為台灣有台積電,還有現在NVIDIA的AI時代,GPU,才開始有點扭轉。如果我們的教育依舊依循以前的教育體系,這種教育體系必然崩塌。

那我們應該要取而代之的教育是什麼?我們必須教育一個孩子,如果孩子在六歲以前沒有被家長、老師跟社會污染的話,我們要讓他可以全性保真,這個是道家的話,全性保真。我們可以透過蒙特梭利教育的概念,保存孩子的吸收性心智。
再者,蒙特教育中提到的第二個是敏感期。我大女兒有一次去北投圖書館,在那裏有一座拱橋,那時候我大女兒正在訓練走路,她從拱橋走上斜坡時,開始很精確的去控制他大腿的肌肉,她第一次發現自己成功後非常興奮,來回總共走了大約二十幾次,每跑過去一次他就很開心,因為他覺得他做了一件他覺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這個叫敏感期,在這個時期要訓練他的大、小肌肉。
還有一個例子。我老家以前有位朋友,他兒子出生的時候手就出現微縮,那時候我還在醫學院念書,他就問我該怎麼辦,因為他找過的醫生都說沒救了,我那是建議他:第一、彈鋼琴,第二、訓練他將紅豆與綠豆分開。結果三年後,我那時候醫學院都還沒有畢業,這個朋友就跟我說他兒子的手好了。這是因為這個孩子在敏感期受到了訓練。
蒙特教育中提到的第三個是工作。蒙特梭利教育中所謂的工作是什麼?它說的就是我們提到的 ”進入感動,完成感動”的狀態。例如我小時候在鄉下時都會把泥巴球弄得又圓又硬,然後互釘看誰先破,還有灌蟋蟀什麼的,小時候有很多跟大自然的互動。另外,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孩子在做小腦訓練,現在小孩為什麼需要小腦訓練?因為我們跟跟大自然的互動太少了,我們的小腦訓練不足,導致大腦需要將資源分給小腦,因為他小腦的工作不良。所以大腦要分資源給小腦,因此變成學習障礙。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教育會強調小腦教育的重要,這是因為現在小孩子跟大自然的互動太少了,當小孩在做土球、在灌蟋蟀,這些都是在工作。
工作的特性除了蒙式教育形容的之外,我還有一個語詞叫三位一體:工作、遊戲、學習,三位一體。你的學習裡面要有遊戲的成分,也要有工作的成分,你在工作裡面要有遊戲、要有學習的成分;你在遊戲裡面也要有工作、也要有學習的成分。一個自然的工作裡面必然包含其他兩項(遊戲、學習),自然的遊戲裡面也必包含其他兩項 (工作、學習),自然的學習裡面也必然包含其他兩項 (工作、遊戲),這就是蒙式教育,這就是全性保真。
所以,一個孩子可以透過蒙式的吸收性心智的保持、敏感期的工作訓練,當他全性保真後,接下來,父母與老師要做的就是成為一個具有這方面實踐體驗的人,然後在旁邊給孩子建議而已,這就是一個最完美的教育。孩子透過全性保真以後,他可以投入他想投入的興趣工作,當有一天他不想投入後就會轉移方向。就我而言,我投入人生動力療法,剛開始不是稱為人生動力,只是以情緒治療方式稱之,在同時開始發展排毒與營養,然後接觸到幹細胞以後,我把情緒這一塊交給現在的人生動力總督導-亨王,我則全心投入幹細胞領域到現在十二年,這其實也就是一個自學的歷程。所以藉由這樣的方式,一個孩子或是一個人可以透過全性保真,然後他透過自學,他進入感動、完成感動以後,他會找到每一個時期令他感動的東西,令他願意投入的東西,這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是拿著鞭子鞭策,不論你再如何鞭打,都是事倍功半。因為當你對這件事情有熱誠、有熱情、有熱愛,我跟別人的差別會在哪裡、第一、投入的生命的投資更大,我全部的心力都在這裡。如果這個人是在他熱愛、熱情的狀態裡,挑戰會不會是個問題?它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但如果你是被逼的,挑戰就是個大問題,有可能他就選擇跳樓了,因為他不快樂,這些都不是他想做的。
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夠全性保真,他養成一個自學的習慣,你邀請有實踐體驗的人當真正的老師,而不是把滿腦袋理論的人當老師,協助他可以找到他的感動熱情、熱愛,這就是一個最好的教育,這個教育不只會成就他的世俗的工作,也會成就他自己。
所以我們現在如果用這個觀點、這個系統來看,對照現在教育的工具教育、機械觀的教育來看,這種教育一點都不難,它反而是最省力的一種教育,而且未來教育也勢必往這邊移動,因為未來的世代,所有邏輯、知識系統的學習、工具的學習,都比不上機器人跟AI,所以還有什麼話好說,一點都不難!未來勢必會被迫要這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