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帶有能量的行為:在沒有感動的狀態下說話,會越講越疲憊,並不斷消耗自己
2024-1-29
元仁 泰通

中國經典中曾有一句話,就是君子以言行動天地。
君子以言語和行為感動天地,中國古代有倉頡造字鬼神泣一說。所以言語、文字跟我們講的話都是有力量的,如果我們沒有連接到自己內在的本質、本性源頭,或是我們說的一體感,你就會越講話越累,因為這會太耗能量。講話是一個有能量的行為,講話就好像一直在打拳出去,如果我們講話的時候不在太極的狀態,你打幾下就沒力了。所以很多人講了一天的話之後就攤在那裡,因為他沒有在與內在本性連結,或是沒有在一體感的狀態裡,所以這是講話的一個基本狀態原則。我們必須要知道言語是有力量的,因此言語也是耗能量,如果沒有接到我們的本性源頭的能量,我們就會不斷消耗自己的能量,然後我們的言語就開始形塑我們這個人、我們的頭腦、思維方式,我們的情緒狀態,也會形塑我們周遭,包括我們交的朋友、遇到的人、事業、關係等等,所以言語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當我們有了這個基本了解以後,我們就要警覺:當我們在跟他人說話時,如果沒有在一體感或感動的狀態下講話,你在講話的這個行為就是一個很嚴重的消耗;這不只是很嚴重的消耗,我們還在浪費並消耗我們本身的能量。所以很多人講話會講到聲音沙啞、沒有元氣。
當我們有了這個基本的了解以後,我們再來談談「堅持己見」這件事。一個人總是堅持己見,而無法從己見裡面跳脫出來的基本原因。
堅持己見的人,選擇的是孤獨這條路
我們昇維法裡頭有提到:當我們在單獨狀態的時候,我們是選擇感動?還是選擇孤獨?堅持己見的人選擇了孤獨這條路,他處在生存脈絡裡,因為對他而言,這種己見就是他能活過來的確切經驗,他靠這樣的經驗讓他可以活過來,他藉由這個經驗可以渡過老闆對他的苛刻、可以渡過周遭人對他的嘲諷、對他的攻擊,所以對他而言,這個「堅持己見」是千真萬確的,而且非常重要。
所以對於他過去這些千真萬確的體驗,我們不須要反駁他,而是接住他。你需要了解他背後這個堅持己見背後的生存沒落,他經歷了些什麼。所以如果我們沒有接住他這個堅持己見的背後因素,反而跟他在起了爭辯,那我們就跟他一樣,我們雙方就只是活在不同生存脈絡裡的不同的生存恐懼,就像兩隻牛以牛角在那裡互相攻擊、互相較勁,基本上這也就只是一個沒有智慧的行為。
所以,當有人堅持己見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說:可以請你分享一下你這個意見背後有什麼故事嗎?我們可以藉由他跟我們分享的過程中宣洩他當時沒有表達的,當他表達宣洩後,他的固著狀態就容易有鬆動的可能。
所以為什麼不需要跟他人家爭辯?因為當你跟他人爭辯,你就跟他一樣落入生存脈絡裡了,你就跟他同樣都是在低維的狀態,你也改變不了他,何必呢?所以,你面對堅持己見的人,你就讓出空間,讓他願意袒露自己,基本上當他願意袒露自己也就夠了,你也不用再多做什麼,至少他感受到這些人接納他,當被人接納,他的心就有可能願意敞開,接下來的事情就會進行得更為順利,不管他是否有改變,是否有成長,但對他而言,這至少這是一個很好的準備,我覺得面對堅持己見的人,這樣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