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知行合一」就是「進入感動、完成感動」,而且每個時刻都可以進入

2023-12-30 昇維法 積德大聚讀書會

元仁 泰通

打坐的目的是想要知道自己,打坐時靜著不動,內在很多東西就會開始翻攪。打坐是藉著姿勢不動,讓我們去體會到死亡的過程,這是一個模擬的肉體死亡。

王鳳儀想要去救楊柏,在晚上走路跌了一跤,他心心念念在想怎麼救楊柏,嘴巴一直說他如果死了,我也不活了。他跌了一跤後醒來發現,咦,怎麼天亮了?那個[亮」就是「自明」的本性,有人形容那像是一千個太陽、一萬個太陽,非常非常的亮。

「亮」就是我們每個人背後的本性,也就是「四大信任文」裡提到「自明的本性」,就是王鳳儀的那個「亮」了。他說那個亮大概持續了一兩個時辰,然後天就又暗了。跟他走在一起的表弟說,哪有亮?天一直都是暗的啊。因為王鳳儀「見性」,見性的狀態就是這個狀態。那這個狀態會不會很難?不會很難,只要「進入感動、完成感動」。

王陽明提到「知行合一」,「知」就是「感」,「行」就是「動」,所以進入感動、完成感動。但是他講「知行合一」很多人聽不懂,我講「進入感動、完成感動」,很多人就聽得懂。

不要覺得「進入感動、完成感動」這八個字聽起來很普通,但它威力超大,因為這就是你昇維的方法之一,而且很容易做到。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可以實踐「完成感動」這件事。所以很簡單,只要坐下來,輕摀著胸口問:「我的感動是什麼?」然後在這一刻以真誠的心完成,這樣很快就可以明心見性。

很多靈修的方法都太複雜了,只要「進入感動、完成感動」就可以。

昇維法有三個特性:「簡單」、「直接」、「有效」。為什麼說簡單,因為實踐過了,實踐的體驗都是簡單的;直接就是「直心行」;然後做完有效。如果你是透過實踐的心得分享,教人家的時候也會有這三個特色。我舉個例子,我大女兒的幼稚園老師痛經已經十幾年了,我建議她每天晚上足蒸,她照做一個禮拜後就全好了,連錢都沒有花,是不是簡單、直接、有效。

以前靈修要禪宗、看話頭,看公案,那是大根器的人,他們塑造一個讓頭腦突然失去作用的狀況,讓自明的本性蹦出來,但是很多人沒有辦法做到啊。唸佛也很不錯,唸佛如果帶著感動唸就會不一樣。「感動」是只要你醒著,都可以看你的心在哪裡,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操作的,這樣更容易打成一片。你完全在行動中,當然行動包含不行動,有人只是坐著,不行動也是一種行動。就好像坐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可以看到遠一點的地方。

很多人對「知行合一」有感覺,因為王陽明講的「知」並不是一般人想的「知」,他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他的「知」是有著「行」的意涵,為什麼?因為感動中一定帶著「動」,也許姿勢不會動,但你有「感」就會有「動」。見到有人落水,你想都不想的就跳下去救他,這是不需要思考過程的。而且在感動中,你會發現頭腦是後面知道而不是提前知道,像我現在講話,我在講什麼腦袋是後面才聽到的,話是是自己講出來,連想都不用。但是平常人都是要先想然後才講。 
 

bottom of page